本文來自通橋網
古長安是中國古代佛、道及伊斯蘭教的集中地、融合地、傳播地,保護、發掘、利用西安有益的宗教文化資源具有政治、經濟、文化多方面的積極意義。制定宗教文化資源保護政策及地方法規,采取綜合保護措施,對宗教祖庭及廟宇遺址集中的宗教文化帶,要確保歷史環境的完整性;對名剎古寺的文化遺址保護用地要從城市規劃上予以保證。支持祖庭大寺開展宗教朝覲旅游、文化交流和正常的法事活動。
重點保護周、秦、漢、唐重大遺址和陵墓保護區域。統一劃分城市功能區,把周豐鎬城遺址、秦阿房宮遺址、漢長安城遺址及唐大明宮遺址等作為城市組團間的隔離綠地。結合古遺址的特點和地理環境,用不同的綠化手段來標識曾有的宮殿、城墻,建設遺址公園、博物苑,再現不同歷史時期的城市風貌。陵墓要實行嚴格保護,在控制性保護區內,嚴禁挖塘取土和進行與文物保護無關的建設;在相對保護區,可根據城市規劃進行與文化主題及周邊環境相協調的主題園區,探索保護與利用良性互動的途徑。
西安文化氛圍濃厚,應注重現代文化建設,F代文化建設該加強特色,在宏觀研究的基礎上,要確定一些戰略性項目,并長期延續下去。要充分發揮科技、教育、文化及裝備制造業優勢和地區輻射能力,形成旅游、高新技術、現代服務業、裝備制造業、文化等優勢產業集群。建立國防工業、裝備業、高新技術研發和生產三大基地。
改變以往城市建設重物不重人的傾向,將廣大市民作為建設西安文化體系的主體和主要工作對象。提升現有的西安人文研究機構的工作能力、研究、水平。建立一批西安歷史名人紀念館、開設市民講座、學校開設鄉土教育。西安的每一個區應擁有自己的文化的特色。對于西安而言,在穿行歷史的長廊中不同的街區和不同景點之間應產生一種探究尋真的精神。
本文來自銅橋網http://www.taiyuancar.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