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20世紀中葉以來,以東陽古民居為載體的具有東陽地域特色的建筑文化日漸衰落,面臨斷代的危險:鋼筋水泥的全面應用,大跨度大空間的混凝土結構建筑全面取代傳統的木結構建筑,使得傳統建筑文化失去了原有的載體,鋁瓦帶來了致命的沖擊。工業化、城市化導致了大家庭的解體。生活節奏的加快,使得人際關系淡漠,親情疏離鄉情不再。大宅院被鴿籠式的平面套房和封閉式的宅院所取代。長期以來對建筑文化認知上的缺失,導致傳統的建筑文化在時光的背影中漸行漸遠。。
東陽古民居蘊含著天人合一、萬物和諧(“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的哲學思想,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杰作。。“粉墻黛瓦馬頭墻”掩映交輝于青山綠水的懷抱,“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它就地取材,伐木為架(木結構),挖泥為衣(泥墻、泥磚、泥瓦)。
東陽古民居的價值取向、審美情趣與中國傳統文化一脈相承
東陽古民居是東陽先人們在中國傳統的儒家文化主導影響下創造的生存空間和環境,凝聚了以人為本的“家”文化思想精髓:東陽古民居的建筑理念、功能設計和結構布局皆以儒家的“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文化為主導。農耕社會多子多福觀念根深蒂固,東陽人以“四世同堂”的大家族為榮。聚族而居,一姓一村,村村有祠,“十三間頭”、“廿四間頭”越大越好。銅亭家族內部以“親親”(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尊尊”(講究秩序和尊卑等級)為行為準則,通過祭祖、編制家譜家規等活動慎終追遠、尊祖敬宗,強調尊老愛幼家庭和睦,重視鄰里關系,“遠親不如近鄰”。較之其他地區,東陽古民居非常獨特之處是堂屋、街(廊)檐和門堂(庭院)是開放式的三位一體,并有“街檐通天下”之鄉規,這種建筑格局最大的優點是便于人際交往和溝通。東陽古民居在強調使用功能的同時,非常重視其教化育人功能,通過雕刻裝飾,將與人為善、揚善懲惡的倫理教化功能結合于裝飾之中。
本文由屋頂銅瓦推薦,讓建筑改善生活http://www.taiyuancar.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