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小五臺,風景綺麗。景色旖旎!讓你盡享一覽眼福,那里建筑精致,美麗的銅亭,銅塔等等!
盡管至今還未有人給五臺山文化進行過十分明確的學術定位,但我們可以大致說,五臺山文化是一種在環五臺山地區逐漸形成、延續千余年并波及到世界“佛教文化圈”的、以佛教文化
為主干的、以文殊道場和“青黃并存”為標識的、兼具自然價值與人文價值、歷史意義與現實意義、物化形態與精神形態的區域文化。這種區域文化既彰顯出鮮明的區域特色,同時也代表著一種特殊的文化類型。站在學術角度,系統整理和研究五臺山文化,深入挖掘其特有的文化內涵并創造性地將其進行現代轉換,使之不斷與社會主義相適應,對于中華文明的傳承,對于區域文化的重構,對于先進文化的建設以及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都具有十分積極的現實意義。
現代意義之一:五臺山佛教文化是考察中國佛教歷史的活性標本,是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有形載體。
佛教文化是五臺山最鮮明的文化類型和文化標識。銅亭,五臺山佛教文化源遠流長、內蘊深厚、影響巨大,在千余年綿延不斷的發展歷程中,逐漸形成了與其他佛教名山相區別的鮮明的文化特色。擇其要者,一是五臺山被漢藏佛教徒共同確認是文殊菩薩的道場。在大乘佛教里,文殊菩薩是助佛弘法的首席菩薩,主司智慧。所以,五臺山又被當作“智慧山”。僅從敦煌石窟最大的壁畫“五臺山圖”及“新樣文殊”中即可領略歷史上五臺山文殊信仰之盛和它在佛教徒心目中所占的特殊位置。二是五臺山是中國惟一的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共處一山的、“青黃相連”的佛教名山與“皇家道場”,數百年來在促進和調節漢、藏、滿、蒙等多民族團結方面發揮了特別重要的作用。三是五臺山佛教雖未獨立地開宗立派,但卻以兼容并包的文化胸懷在不同的歷史發展時期容納過中國佛教各宗的弘傳,中國佛教的興衰在五臺山上都留有深深的印痕。五臺山佛教文化的連續性、完整性及其豐富內涵在中國佛教文化中極具代表性。正如任繼愈先生指出的:“五臺山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縮影,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部分很多方面都可以在五臺山佛教文化的范圍里體現出來。”可以說,五臺山佛教史就是一部濃縮的中國佛教史。
現代意義之二:五臺山佛教藝術表現出不可替代的文物價值與審美價值。
五臺山薈萃了歷朝文物古跡,融匯了印度佛教、藏傳佛教、漢地佛教、民間宗教、儒教、道教和晉文化之精華,在佛教寺廟建筑、雕塑繪畫、佛教音樂等方面極具典型性和代表性,成為當之無愧的“中國佛教建筑藝術寶庫”、“中國寶塔藝術展覽館”、“中國佛教造像藝術博物館”和“中國佛教音樂奇葩”,具有不可替代的文物價值和審美價值,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一筆寶貴的遺產,至今仍在中國乃至世界的佛教藝術長廊里大放異彩。
現代意義之三:文殊智慧提供了一種富有意味的哲學視角和價值參照。
文殊智慧構成了五臺山佛學中最具形而上意味和最富有文化特色的部分。文殊智慧概括起來講,主要就是般若空慧和不二中道,這種所謂“無漏”的佛地智慧在含義上有別于我們通常所言的常識智慧,其中包含著許多唯心主義的雜質,但它對二元對立思維模式的超越以及對待諸矛盾大而容之、圓而通之的精神,在當今社會里仍然富有啟發意義。如果我們能夠從文殊的智慧精神中汲取有益的營養,并從中衍生和轉換為現代人所需要的生態智慧、道德智慧、和平智慧、和諧智慧和心理智慧的話,那么,最古老的東方智慧將重新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現代意義之四:“五臺運動”、“冰緣氣候”使五臺山具有了特殊的地質學價值與生態學價值。
正如學者楊茂林所總結的那樣,五臺山地區是地質學上的五臺群和五臺運動的命名地。其中,五臺群是研究中國早前寒武紀地質的經典地區之一;滹沱群與著名的天津薊縣剖面對比研究在中外地質界有廣泛影響;五臺運動與全球同一時期的造山運動有可比性,對于研究大地構造單元和地球發展史具有重要意義;五臺山的夷平面最為典型地記錄了山地抬升的歷史,成為地文學上北臺期夷平面的命名地。另外,五臺山第四紀晚期以來古冰緣和現代冰緣是我國東部垂直冰緣帶發育最好的山地之一,是冰緣地貌的自然博物館;同時,五臺山還有比較完整的植被垂直帶譜,是亞洲大陸東部溫帶半濕潤地區的典型帶譜,從而形成了發育良好的高山草甸景觀。
西安東申景觀藝術工程有限公司,銅塔http://www.taiyuancar.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