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千年不倒”,斗拱功不可沒.斗拱,又稱枓栱、斗科,是漢族建筑特有的結構,早在戰國時代,就出現了斗拱的雛形。在中國古式建筑都很少見的今天,“斗拱”這樣一個構成結構,可能大部分人都不了解。斗拱,是中國古代建筑所獨有的一種結構構件。在立柱和橫梁交接處,從柱頂上加的一層層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結構叫拱,拱與拱之間墊的方形木塊叫斗,合稱斗拱。因為斗拱的存在,屋頂得以出檐深遠、呼之欲出。在斗拱的起承轉合下,即使遇到地震,建筑體松而不散,如太極般以柔克剛,化解地震沖擊。這也是一些古建筑,得以千年不倒的原因之一。
![](../UploadFile/image/20191010/20191010150254465446.jpg)
藏匿于華麗屋檐下的斗拱,默默無語,斗轉星移間支撐中國古典建筑歷盡風雨滄桑。
斗拱在唐代發展成熟,后來成為皇族建筑的專用構造。至明清時期,則更多地承載起裝飾作用。
斗拱上承屋頂,下接立柱,在中國古建筑中,扮演著頂天立地的角色。
因為斗拱的存在,中國古典建筑的屋頂得以出檐深遠、呼之欲出。
此外,斗拱還是中國古建筑抗震能力的關鍵所在,如遇地震,在斗拱的起承轉合下,建筑體松而不散,如太極般以柔克剛,化解地震沖擊。
![](../UploadFile/image/20191010/20191010151831663166.jpg)
于是,福州華林寺、山西高平崇明寺中佛殿、山西平遙鎮國寺萬佛殿、河南濟源濟瀆廟等古建筑,可以屹立千年而不倒。是的,千年!
|